拥抱数字时代l延杭智能刘江涛:数字赋能破局垃圾围城


从一个“有味道”的话题开始
Q
思宁:您对公司的介绍介绍中,听到很多热词:物联网、环保、装备制造……但大家会觉得奇怪,有机垃圾分类处理用得上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么高大上的理念吗?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呢?刘江涛:并没有,现在的垃圾分类处理相关全链条产业上,因为垃圾的种类很复杂,需要很多人工来进行处理。但如果我们使用自动分拣技术,不仅能减少人工,还能提高垃圾分拣设备的处理和运作效率,而且能让分类的结果更加准确。2019年,我国发布了生活垃圾四分类标识,提出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厨余垃圾约占居民生活垃圾总量的40%,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产能还很有限,缺口巨大,据我们行业内测算,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设置的处置能力只有10%。“因地制宜”的就地资源化解决方案
Q
思宁: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置能力只有10%,那么剩下的90%该怎么处理呢?
刘江涛:大部分厨余垃圾采用集中运输、异地处理的方式。目前的处置能力的不足也就留给我们这些环保企业去发挥施展空间。根据我国“十四五”提出的相关政策,推行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处理路线的策略。但是,这并不与原有的处理方式互相冲突。因为一旦超出30公里这个距离,就需要考虑单独建立分布式处理设施或就近处理设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建立就地化的分布式处理设施,是对集中化处理的一种有效补充。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深入实施,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不断完善,在各省陆续落地,必将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垃圾处理市场将由目前以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行转变。 2016年,延杭智能借助浙江省农村地区厨余垃圾处理计划的政策“东风”,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市场契机,将环保装备制造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开启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及垃圾收运智慧化信息服务的研发,从此迈进环保信息化及装备制造领域。例如基于微生物降解技术开发的“I—smart发酵优化控制系统”,通过AI识别、图像识别等多种手段,解决垃圾分类准确率的监管系统;智能清运车辆,具备准确计量和GPS定位等多种功能。未来,将秉承“物联网+环保”的理念,一方面服务于传统环保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向SaaS服务商垂直转型,进行远程管理专业维护,从数字环卫产业向数字环境产业渗透。向着垃圾处理无感化的未来前进
Q
思宁:您觉得未来的垃圾处理会是什么样的?
刘江涛:我畅想的场景是这样的,社区里将看不到垃圾。人们只要提前做好垃圾的基本分类,丢到指定地点,就会自动通过垃圾处理装置,输送到社区的智能垃圾集中处理地下工厂。在这里,智能垃圾处理装置会自动进行资源化的减量处理,一部分变成有机肥投入社区园林绿化中,一部分进行资源回收,剩下的部分通过专门的智能运输车运走,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这样的场景,我相信未来3—5年内就会实现,居民将对垃圾处理无感。目前浙江就已经开始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农村地区的未来社区建设已经将这样就地化垃圾智能处理系统纳入建设体系;城市地区的未来社区也将考虑植入这样的垃圾处理场景。包括一些老旧社区的改造,也会把这方面考虑进去。
思宁浙商汇|拥抱数字时代 领创数字浙江 本期对话: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刘江涛 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 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联合出品 浙江省经信厅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处 浙江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信息化建设》杂志 协办支持 南京银行杭州分行 特约播出当“垃圾分类”撞上“新基建”延杭智能如何玩转“智能+”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固废网讯:过去的一年,堪称垃圾分类“最热”的一年。
2019年7月,上海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一时间,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那么,垃圾分类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根据九部委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新政策的实施,使得前端分类投放、中端收集转运以及后端处理处置整条固废处理产业链需求大幅度提升,预计相关市场规模达4000亿。
在数千亿“蓝海”浪潮中,如何分得“一杯羹”?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杭智能”)刘江涛总经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江涛
找准“切入点”,进军环保市场
“‘蓝海’市场虽大,但对于成立不久的延杭智能来讲,要想在环保行业立足,找准定位,精准切入非常重要。”刘总说道。
城市较农村而言,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人均消费水平高,可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攀升,致使城市垃圾处理需求不断扩大。“蛋糕”虽大,但在延杭智能看来,异常“难啃”。
2015年1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到,农村垃圾治理要全面推进,推行垃圾源头减量,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地减量。浙江安吉作为“两山理论”诞生地与践行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首个生态县、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等多个荣誉称号,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得到广泛认可并全国推广,浙江省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者。
借着政策“东风”,落户于杭州的延杭智能,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市场契机,组建了一支来自华为与浙大工业自动化研究的技术团队,着力研发垃圾处理设备、垃圾分类设备以及智慧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环保装备制造的完美融合。
到如今,延杭智能积极开拓浙江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在浙江省部署了400多套智能化垃圾处理站点,覆盖全省各地市,成功拿到开启环保市场的“钥匙”。
“垃圾分类”市场,抢抓新机遇
如果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延杭智能找准的切入点,那么“垃圾分类”则给延杭智能带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在垃圾分类带来的新一轮市场中,在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整个体系中,其中用于社区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刘总这样认为。智能垃圾分类站房代替了传统的垃圾投放点,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作为一种新的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也需要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投放意识。延杭智能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升垃圾分类设备的智能化与稳定性,同时降低能耗、节约成本,赋能环卫企业、物业企业,为他们提供社区垃圾分类智能化解决方案。

延杭智能:智能垃圾分类站房
垃圾分类带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蓝海”的同时,餐厨垃圾可以被有效分离出来且增量可观。以上海为例,生活垃圾分类一周年数据显示,湿垃圾分出量同比增加73%,效果显著。
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湿(有机质)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多,分出量呈正增长趋势,2019年全国餐厨垃圾产生量突破1.2亿吨,面对庞大的处理需求,延杭智能提出了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及解决方案。
利用厨余、餐厨等有机质垃圾为原料,采用压榨脱水、油水分离、生化分解等工艺综合处理,将处理所得的油脂和残渣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从而实现有机质垃圾就地减量或者资源化。垃圾变身“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园林绿化,形成生态环保闭环。
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延杭智能将设备分为一体化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方案,其中智能有机质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采用一体化、模块化设计,集成了动态计量、自动投料、除油除盐、生化处理等多种功能,是高效的有机垃圾处理集成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学校、社区、食堂、村镇等场景。集中式有机质垃圾处理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处理规模10~100吨/天。预处理部分、生化处理部分和废气处理部分采用分体式设计,已经在杭州、成都、义乌、山西平遥等地广泛投入使用。

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
“智能+”作抓手,迎接新挑战
刘总提到,“华为的工作经历,尤其是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不苟的科研精神,是延杭团队对环保装备智能化研发中的重要因素。”延杭智能对环保装备制造的定位是“智能+”,将互联网、物联网、AI识别、大数据与环保装备相结合。
在城市垃圾分类智慧化方面,智能垃圾分类站房可以实现自动称重、自动破袋、AI识别,通过光谱识别判断用户垃圾分类成果,做到用户精准督导。
在智慧环卫建设方面,延杭智能研发的“智慧环卫云平台”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督管理,提升了环卫作业质量,降低了环卫运营成本。目前已在江西德安县成功应用。
在有机质垃圾处理方面,延杭智能针对不同处置体量,研发了家用、商用、城镇与城区等应用场景的处理设备,通过智能算法控制系统大大缩短了好氧发酵时间,提升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周期,降低能耗。截止目前,该设备已经在国内建成518个项目站点,日处理量达2184吨。最高到达西藏珠穆朗玛峰,最南端到达中国南海南沙群岛并出口海外。

山西平遥集中式有机质垃圾处理解决方案
2020年是“新基建”元年,刘总说道:“5G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延杭智能的科技创新理念不谋而合。”
“在科技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是延杭智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若将科技创新比作汽车发动机,生产、销售、管理、运营就如同汽车的四个轮子,发动机强劲有力,才能让企业发展的更快速;‘四轮’协同,才能使企业发展更平稳。”刘总这一形象比喻,正体现了延杭智能对科技研发、产品创新的态度。
在“新基建”大环境下,智慧环保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在设备上安装个智能芯片简单了事。未来的城市智慧环境平台必将依托于大量基础数据,通过数据存储、计算,提供决策依据。延杭智能扎根于社区基础分类设施建设,依托智能垃圾处理站点,通过基层社区垃圾产生数据分析,绘制城市垃圾分类大数据地图,并上传至云平台,为智慧城市的环卫领域大数据分析提供充足、有效的数据支撑。
2020年是垃圾分类政策落地的关键年,又撞上“新基建”,在环保市场的“风起云涌”下,保持创业初心对延杭智能来说不可或缺;同时,优化产品迭代升级、提升售后服务和管理水平更是重中之重;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更是体现延杭智能在创业路上的社会责任担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相关问答
2020中国经济新模式十大创新人物?
2020年中国经济新模式十大创新人物:叶伟武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凌建军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刘江涛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潘海龙江苏...2020年...